财经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需要注重实践。投资者们需要通过实际的投资操作,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以提高自己的投资水平。下面股富网将带大家认识东吴证券资金链,希望可以帮到你。

又有多位私募发声!

又有多位私募发声!

2023年新春之际,中国基金报邀请多家私募公司创始人、投资总监、首席经济学家或知名基金经理展望新的一年投资前景和趋势,供广大基民和股民参考。

弘尚资产联席CEO张骏:围绕经济复苏主线布局

跌宕多事的2022年已经成为过往,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些前所未想之事,我们也丰富了人生经历,拓宽了思维方式。放眼全球,2022年的股票市场乏善可陈,中国市场亦是如此。上证综指全年下跌约15%,沪深300指数下跌21%,而创业板指数更是下跌29%,在过去十年,这是表现第二差的年份。

现在疫情管控已经放开,按照海外经验,放开之后的一段时间经济数据会有回落,但之后会强劲增长。基本上2023年会是一个复苏的时点,需要考虑的只是复苏力度的大小。但是我们不能基于2020年受疫情影响的经济在2021年出现大幅度反弹的历史情况,就对2023年复苏的力度抱有太大的期望。因为全球的经济状况和当时的情况不一致,美联储的连续加息会有一轮或轻或重的衰退,也会影响我们的外需。但是从经济层面,我认为复苏是大概率事件。

另外,我们同样关注货币政策,因为股票市场一方面看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要看货币政策。目前由于疫情原因,老百姓投资和企业贷款的意愿不强,美元加息也导致汇率承受较大的压力,所以目前货币政策已经实现最大的程度的宽松。至于后期,需要看到经济比较明显的复苏,物价、通胀水平一定程度的抬升和综合考虑中美利差的情况,我们才需要担心收紧货币政策的调整。近期由于地产三支箭的出台和疫情管控放松,导致债券市场出现一波回调,但我依然认为整体流动性环境无需担忧。

受2022年的经济影响,2023年经济复苏的结构需要关心两个方面。一方面,消费领域会有一个复苏。2022年中低收入人群的整体收入受影响较大,同时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场景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在国庆假期期间,旅游、消费和餐饮的数据都非常不好,但我认为这是比较短期的情况。疫情管控的放松已经是进行时,未来当然会有一段时间的混乱时期,大家会自发减少室外活动。但按照欧美的放开节奏,这个冲击在一个季度左右。等疫情过去之后,居民的收入和消费场景都会再次修复。另一方面,投资领域也会有一个复苏。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制造业投资,一方面因为经济周期的原因,我们知道中国库存周期大概3-5年一轮。而上一轮制造业投资顶峰是2021年6月份,所以推算来看会在2023年一季度前后触底。另一方面,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制造业升级的需求和中美冲突的背景之下,意味着我们要去补半导体在内各种产业“卡脖子”领域的短板、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所以我们认为制造业投资后续可能会有一波较明显的增长,是2023年贡献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也会在这个领域中持续寻找机会。

综上我认为经济正在筑底即将复苏,且货币政策在宽松没有收紧的组合之下,是一个比较有利于权益类资产表现的阶段。比起对经济复苏的展望,股票市场低廉的估值,更让我们感到兴奋。当下股市的估值,已处在历史底部区域,而相对无风险收益率的溢价,也大大偏离了历史平均水平。此时的市场先生,既否定了过去三年的发展,也无视未来的增长,更给一批优质的公司以及其低廉的报价。

具体到股票市场的配置侧重,一方面我们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相信周期的力量;另一方面我们在不断挖掘优秀公司分享成长的收益,同时我们也结合自身的研究能力,根据估值模型的指引,坚持适度分散的均衡配置,力求获得稳健又不错的投资收益。

整体而言,我的组合行业分布相对均衡,会在过程中做持续的优化。具体到行业,一方面我们主要的仓位是坚持长期持有一些优秀的公司,不会根据短期的宏观经济情况去做比较大的调整,另一方面也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动态调整板块配置。例如,7月份我们认为光伏锂电过热,则进行减配;三季度计算机板块估值水平低于2018年,无法理解地下跌,而我们认为计算机行业长期需求是确定的,则进行增配;近期我也在逐步逢低买入一些消费股和赛道股。

围绕经济复苏的主线来看,我认为以下几个方向当前性价比较高:

1) 传统行业中的炼化。从传统逻辑框架来看,我们找2022年表现最差的资产,因为后面如果复苏,他们的弹性可能是最大的。目前,我们看好化工中的炼化。对于大多数化工企业尤其是炼化企业,他们上游是石油,所以成本定价权在海外,但是产品需求在国内。所以2022年的状况是需求差、成本高,在2022年三季度、四季度基本都亏损,股价基本到底。后面需要进一步观察他们盈利回升的能力和经济回升的力度。

2) 先进制造业。我们认为不仅有β机会,还有一定的α机会。2022年更好的体现在专用设备:锂电、光伏、风能等,这些也是刺激经济的抓手。工程机械、通用机械、工控、机床等领域与经济相关度较高。这里的α机会在于,产业链上游都是国外厂商主导,所以有很大的国产替代空间。国产产品不是不能用,可能只是品牌或者精度略差,但是性价比很高,这与半导体产品不一样。通用机械里面有30%-40%国产替代空间,其他领域低的也有10%。

3) 其他方面:结合估值水平和消费场景的恢复,消费领域也有机会。另外,出口产业链的机会在于成本端运费的下降。光伏锂电产业链上下游有一定的结构变化,这里我们更看好下游产业。

复盘2022年,我们总是遗憾错过了一些机会,同时也叹息犯过的错误。回望来路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展望未来,戚戚于过往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抬起头,向前看,才可能找来光明的未来。

对于新的一年,我们充满了期待。三年之后,我们终于有望摆脱病毒的束缚,重新慢慢有序的去谋划我们的生活,每一个个体的力量,将会汇聚成大江大河,这又会推动着个体向前游动。

简介

张骏 弘尚资产联席CEO、合伙人22年从业经历,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学士,CFA。曾任国泰君安证券证券投资总部执行董事、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管理部总经理、权益与衍生品部总经理、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君得鑫、明星价值、君享弘利等产品投资主办。2021年9月加入弘尚资产,担任合伙人、联席CEO、投资经理。

复胜投资董事长陆航:新年投资“更上一层楼”

加强对“细节”的观察和处理

事物总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两面性,2022年对于所有人都是考验。我们在2022年经历了疫情的爆发,生活习惯以及行动轨迹的重大变化,市场的大幅波动,以及作为私募管理人所管理的产品净值的回撤。这些事物发生的时候,一方面是让人失望、沮丧甚至恼火的,但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生活、工作以及投资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的机会。

2022年毫无疑问是不平凡的。我们在这一年经历了很多此生独一无二的事情。投资是人认知能力的变现过程,投资者对于周遭事物未来发展的理解和感受决定了自己的投资逻辑与态度。在2022年4月封城过程中,我一方面感受着身边人的焦虑和忐忑,同时通过市场短期的走势也感受到了大家对于经济后续增长的悲观预期;但另一方面,我同样观察到很多朋友在困难中仍然对未来抱有希望,积极去应对和准备。

2022年同时也是平凡的一年。生长在和平年代,在改革开放中成长的我们总是对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以及科技水平日新月异而逐渐感到习以为常。但是我们经历的疫情、战争等事情并不只在今年独有,未来的岁月中也一定会有不亚于今年的困难和新的挑战等待着我们去面对和解决。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方向也一直都会是在曲折中前进。我们也不用刻意夸大今年的困难程度。困难和失败可能是生活的亘古不变的话题之一,但如何面对它却对我们进行了区分。

展望2023年,一方面作为基金经理,我需要在投资上能“更上一层楼”,努力给客户实现理想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也需要继续完善资产管理公司的方方面面。在2023年,我们最核心任务就是加强对“细节”的观察和处理。

投资上,2022年给我很大的挑战来源于主要来源于两点:第一是复胜资产一直秉承“业绩驱动投资”,自下而上的投资方法论。2022年我们在调研方法更多时候依赖电话或网络会议,这在信息的获取上还是打了一些折扣。这种投资深度上细节的差异,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整个团队在投资选择上的判断。第二是2022年市场有太多外部不确定因素影响,导致短期预期的摇摆出现了两极化,这就给投资组合带来了更大的交易损耗。伴随着2023年全面放开,整个投资团队的调研工作已经开始有条不紊的展开。我们相信伴随着不断地“翻石头”找标的,一定会有新的投资机会被我们发现。投资中唯一比拼的其实是勤奋,我们只有更勤奋才能有创造更多超额收益的可能。同时,在投资组合管理上,我们也会继续加强“细节管理”,在多维度对投资组合做好“健康检测”。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严谨、务实、客观的态度对待投资事业,继续努力将复胜资产打造成国内最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

合远基金总经理管华雨:A股有望冲出阴霾,重启上升之旅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制约市场的因素将发生重大变化,A股有望冲出阴霾,重启上升之旅。

首先,23年疫情束缚将消退。管理层在病毒毒力不断减弱后,适时优化和调整了管控政策,春节后生产生活大概率逐渐回归正常。

其次,在政策发力显效的推动下,经济有望筑底回升。当前房地产政策已经全面转向,“三支箭”陆续落地,在信贷、债券和股权上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保交楼、保民生稳步推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23年地产需求侧支持政策值得期待。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包括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支持政策呼之欲出。22年1-10月份,居民储蓄多增超过4万亿,蓄水池储备充分。疫情平复之后,消费场景逐步恢复和政策支持有望带来地产、消费企稳回升,有力带动经济复苏。

再次,欧美加息进入尾声。欧美央行22年持续大幅加息,目前看欧美景气指数和美国核心通胀持续回落,23年上半年欧美经济大概率步入衰退,加息进程有望相应结束。届时外部流动性和汇率约束消解,国内宏观政策自主性增强,发力空间进一步扩大。

最后,目前市场的估值水平从中期看非常有吸引力。传统行业股票有所反弹,但是其经营景气将跟随经济复苏而回升,估值吸引力依然较强。新兴产业股票估值大幅度回落,虽然渗透率提升后未来行业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依然处于高增长区间,技术突破和工艺创新也在不断涌现。科技创新、安全可控、绿色发展等产业一直是结构性政策坚定不移的支持重点,相关龙头公司全球竞争力日益突出,当前股价提供了良好的中期布局机会。

整体而言,2023年A股的大背景是经济复苏,同时汇率、运费、大宗商品压力也已明显舒缓,驱动企业盈利能力回升,因此23年的投资机会将显著扩大和丰富。和疫后复苏相关的大消费、房地产产业链,以及中期增长动力强劲的绿色经济、先进制造、国产替代和安全发展相关产业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从全球视角看,由于经济周期和政策周期的不同步性,2023年中国经济很可能在主要大国中展露明显优势,中国资产有望得到国际资金的青睐和加持。

最近几年市场遭遇的黑天鹅不断,2023年我们关注的国内主要风险依然是新冠疫情,如果疫情多次反复冲击经济复苏进程,对市场无疑会造成负面影响。放眼海外,欧美快速的加息缩表,对美债稳定性、日元套利交易以及欧洲主权债务都可能带来意外风险,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纵观历史,A股走势主要受国内经济和政策的牵引。如果病毒不发生突兀的负面变异,国内政策对于可能的海外冲击应对得当,我们相信A股恢复上升的态势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2022年是极其难忘的一年。在这个不平凡的年份中,上海合远在广大持有人和合作机构的鼎力支持下,顺利扬帆起航。借新年之际,我代表上海合远的全体员工,向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表示由衷的谢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投资顺利,万事如意!严冬过尽绽春蕾,经过众多重锤的冲击和洗礼,A股当前处于历史低位,也是中期机遇展现的区域。2023年我们将继续鼓足干劲,全力抓取投资机会,力争为持有人献上良好的业绩曲线!

作者简介

管华雨

上海合远私募基金创始合伙人、执行董事、总经理、基金经理

21年证券从业经验,拥有公募、私募的成功经验,曾任交银施罗德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兼研究总监,在2020年带领团队进入百亿私募行列且保持突出业绩。他的宏观判断,行业配置与选股能力俱佳,21年从业期间先后覆盖金融、机械、公用事业、电力设备、大消费、医药、科技电TMT、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化工、 新材料等众多行业方向,不断拓展和深化能力圈。

宽远资产总经理甄新中:积极把握相对确定性的机会

新春之际,我们即将告别壬寅年,迎来癸卯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壬水是滔滔江河之水,寅是十二生肖之虎,所以壬寅在古代别称【虎跃天河】,代表着越过天险、渡过难关。所以过去这一年的特点就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从汉字发源来看,壬代表孕育,寅代表生长,壬寅的组合是处于旧的周期正在过去,新周期即将开始的阶段,预示着未来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过去的这一年中,我们见证了多年未有之大变局。美联储启动了逾20年来最大规模的加息,俄乌战争的爆发扰乱了世界局势和能源命脉,国内疫情的肆虐导致经济活动陷入停滞。全球资本市场也遭受重创,比特币全年下跌63%,纳斯达克全年下跌33%,标普500指数全年下跌19%。中国资产中,沪深300全年下跌21%,恒生指数全年下跌15%。

在面对内外形势的这一年中,我们看到了中央在面对变化和挑战时采取了有效的调整措施。二十大以来,外交方面采取了务实的策略,接见各国政要,缓和国际关系;对国内包括房地产、互联网等各个行业的政策及时调整;对民营经济的肯定和表态;在疫情传播能力显著提升但毒力显著下降后及时调整防控措施以支持经济等。我们相信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在未来的一年中,我们可能会看到进一步的政策空间来应对国际、经济、社会等方面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在经历了去年的阵痛后,未来一年中国经济增速会有所恢复。

我们面临的变化和机遇包括:防疫政策的彻底放开带来中长期对经济的利好;国际环境的缓和有利于我国重启经济增长;对于各个行业和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有利于化解风险和增强市场主体信心。这些都可能同时带来股票市场的稳定和部分行业和公司的业绩增长。

当然我们也依然面临着疫情依然存在反复、全球经济面临高通胀和经济衰退压力、地缘政治黑天鹅风险、经济下行周期中某些行业和个别公司潜在的经营管理风险等。所以我们在保持对恢复和增长期盼的同时,更需要充分的冷静和紧密的跟踪,始终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来应对未来一年的市场。只要未来的市场相对稳定,积极把握相对确定性的机会,那么就有充分的信心来获取超额收益。

经济的企稳和恢复必将带来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机会,资产管理行业也将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面对资本市场的变化,面对投资者的信任和托付,我们始终谦虚谨慎如履薄冰。在未来,我们将始终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兢兢业业做好研究和投资,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市场、行业的变化和发展,并结合到我们核心的投资理念中去,继续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持续增长的投资业绩。

2023年展望

展望2023年,我们面临的变化和机遇主要是:

第一,防疫的彻底放开将会是重要转折。随着放开后疫情的指数级爆发,未来一段时间情况会可能变得更混乱,经济状态可能难以预测。这些混乱或许会带来一些悲观的情绪。但混乱总会过去,生活终将回归正常,经济也将回归正常的增长。投资中,我们相信最好的做法就像知名冰球运动员Gretzky说的:“不要到冰球那里,要去冰球会到的地方“,我们对各个行业的变化保持关注,并且等待“球”在未来半年一年达到的地方。

第二,地产支持政策频出,房地产是否软着陆依然非常重要。地产是经济的超级大象。不仅体量庞大,上下游的关联行业巨大,而且深度嵌入了金融系统,也与地产财政健康度息息相关。最近几个月出台了相当多的支持房地产的政策,包括支持地产企业融资,鼓励正常住房需求的政策。一二线城市和强三线城市的需求有望重启,使得行业实现软着陆。地产行业的稳定对经济回到增长非常重要,这一点我们会保持密切关注。

第三是市场主体的信心能否逐步恢复。过去3年疫情导致的需求不足,部分行业出台政策。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企业家是组织生产的核心力量。随着行业政策尤其是互联网政策的调整,未来如果能够从法制上给与更多安全性的保障,市场主体信心的恢复也将有利于经济重回正常的增长轨道。

第四,中外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出现了好转的迹象。G20的会面后,我们看到中美都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来处理问题,管控竞争和分歧,避免冲突。中国和其他经济体的关系也得以修复或者变得更为密切(如德国、澳洲、中东等)。对于中国而言,重启经济增长需要友好的海外环境,外交手段可能更为柔软和务实。海外的经济体普遍面临经济增长和高通胀压力的情况下,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以及最高效廉价的供应链,也有巨大的合作基础。对于中美而言,长期的竞争和冲突难以避免,但是经济高度互补和深度融合也是难以分割的。2018年贸易战以来,中美贸易额在2019年出现下降,但最近两年已经创出历史新高,远超过贸易战之前的水平。

但我们依然面临一些风险,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第一,疫情依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更为致命的毒株,将迫使全球和中国进行某种程度的再封控,中国经济的复苏会被打断。第二,全球经济面临高通胀以及经济衰退的压力,尤其是面临能源价格高企的欧洲,可能会陷入衰退。全球经济的衰退一方面会影响中国的出口,另一方面发达经济体的加息也会导致资金回流,使得新兴经济体面临资本流出的压力。第三,地缘政治的风险没有完全消除。俄乌战争尚未得到妥善的解决。第四,在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中,某些行业的政策风险和个别公司的经营、财务、管理层风险会急剧增加,我们还将保持一贯的谨慎投资风格来应对各种风险。

放眼全球,中国市场依然有相当的吸引力。2023年中国会是一个适度增长,低通胀,估值也相对有吸引力的市场。如果对中国长期的一些担忧得以缓解,中国市场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会体现出来。

中国经济固然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但同样也有难以复制的巨大优势:

(1)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之一。在很多领域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比如汽车、新能源、半导体等。巨大的单一市场优势是其他新兴国家难以复制的。巨大的单一市场意味着有机会诞生世界级的本土企业。

(2)中国同样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备领先的成本优势和高效的制造能力。过去20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份额不断提升,2001加入WTO之前,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份额低于8%,虽然2018年遭遇贸易战但仍继续上升,2021年达到了创纪录的29.8%。不少新兴的产业中国处于全球领先的位置,比如光伏、新能源车等,都处于全球的垄断地位。同样从微观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行业的中国企业,都在不断往更高端领域不断突破和实现进口替代,全球行业排名不断上升。

(3)中国经济发展核心的动力来自于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是中国经济生生不息的最深层的动力所在。只要没有太多限制,这一力量就会不断涌现出来。

总体而言,我们对未来一年中国市场保持谨慎乐观,市场可能在震荡中上行,投资机会明显优于2022年,我们会积极把握确定性的机会。但我们同样会密切关注风险,在市场过于乐观的时候及时调整仓位实现收益。

我们关注的主要行业和机会主要包括:

(1)能源板块的机会。不仅包括传统能源,也包括新能源。传统能源的资本开支相对不足,经济复苏带来能源需求的恢复,将会进一步放大供过于求的问题,行业景气度会保持在高位。新能源经历了去年的大幅调整,估值回到相对合理的水平。新能源的渗透率空间还非常大。我们密切关注其中少数能够建立起超额优势和壁垒的公司。

(2)医药行业过去几年受到新冠的影响,很多正常的需求未充分释放。我们关注那些不包含新冠业务利润的医药企业,未来一年可能会受益于正常的就医需求的恢复。

(3)消费行业的公司,如家电、白酒等,过去两年受到地产和疫情的影响,随着地产的软着陆和疫情放开带来的消费恢复,需求有望恢复,存在阶段性的机会。

(4)互联网行业的机会。过去两年,互联网受到政策的负面影响以及宏观的压力,业绩停滞不前。随着降本增效逐步发挥作用,业绩增速底已经度过,此后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回升,业绩会重回增长的态势。同时行业政策转为友好,中央明确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监管转入常态化,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的积极作用。估值压制因素也会逐步消失。

在具体公司的选择方面,我们同时看重安全性和进攻性。我们偏好那些商业模式优秀、竞争优势远超同行、建立起了足够高的壁垒、低负债率和有充沛现金流,业绩保持增长以及合理估值的企业。

我们想用尤瓦尔·赫拉利的一句话作为结束:是的,风暴将过去,人类将继续存在,我们大多数人仍将活着,但将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我们所寻找的是那些在新世界中,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依然坚如磐石的企业。

作者简介:

甄新中 先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任上海宽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历任兴业证券投资银行部业务董事,太平洋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保荐代表人,东吴证券投资银行四部总经理、保荐代表人。参与或主持过多家公司IPO、上市公司再融资及重组并购项目,有着丰富的资本市场运作经验。

能买股票的平台很多,哪些平台比较可靠?

有很多想要进行投资的人都会去想这个问题,究竟股票配资平台那个好一点?哪个股票配资平台安全可靠利息还低?哪个配资平台正规专业口碑好?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好好说道说道,提供大家一个参考的方向。

平台选择

我们都知道,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来越欣欣向荣。配资公司配资平台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各种噱头也是层出不穷。但是要善于发现好的平台我们才会安心的把钱拿去配,拿去投资,拿去炒出明天,炒出未来。

一个好的配资平台,需要具备的几个点:能保障资金的安全,实盘操作,利息等费用在国家规定的合理范围内,签订按照双方约定好的内容签合同。可以看看具体的介绍:利配网:股票配资是什么意思呢?

选择平台的时候应该避免的几个点:夸大/虚假宣传,比如穿仓免责,免息之类的,杠杆倍数动辄10倍50倍的,不给验证操作的。

接触股票市场这么多年,大大小小的软件也接触过,了解过,比如说,大智慧,指南针,东方财富等等的股票软件。

那么今天我给大家讲讲平时我用哪一款软件比较多。可能我用的软件会比较多,一共用4款软件。以下我会给大家讲解我用他们软件各自的功能。

第一款软件:东方财富通软件

这款软件我主要用来看盘,首先我们可以从图中看,软件整个版面看起来非常的舒适,就像大家找男女朋友一样,属于耐看型。所以我在看盘的过程当中需要的是视觉冲击的感觉,如果大家有长期使用这款软件的投资者,可以了解到这个版型已经用了很长时间,并且没有变过。

第二款软件:同花顺软件

同花顺,软件不得不提,软件使用实用性非常强,特别是手机移动端,做的非常不错。强列推荐并且软件上面的很多功能,很多软件上面都不具备,如果您追求的是综合性,强烈建议使用这一款软件,就是界面不会非常有感觉,我通常使用时选股来用的。

第三款软件:通达信

我使用这个款软件不是非常舒服,但是它弥补了东财软件不能编写指标的弊端。这款软件占内存极少,使用起来非常流畅,还可以编写指标,如果您是一名技术操盘的爱好者,必不可少的一款软件。

最后一款软件:益盟操盘手。

这款软件用的还是比较少的,这款软件主要是辅助前三款软件的不足,综合弥补

总结:1看盘:东方财富。

2基本面:同花顺。

3技术指标编写:通达信。

东吴证券:给予埃斯顿增持评级,在诸多风险挑战下进军新能源是明智之举吗?

在诸多风险挑战之下,进军新能源产业是一个很明智的决定。东吴证券给予埃斯顿增持评级,对埃斯顿进行了研究,并且发布了相关报告,可以显示的是,机器人的业务呈现非常快速的增长趋势,而且q3的净利润也在同比增长,进军新能源的领域也在不断的进展之中,也能够给予股权非常明显的激励作用。

1.在诸多风险之下进军新能源很明智,因为目前新能源也是非常火热的领域

新能源是一个向风口,很多公司都在纷纷进军新能源行业,这也得益于很多新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让很多公司看出了其中的发展潜力,所以就会想要在新能源领域做出一番成绩。但面临着芯片短缺和一些重要原材料的储备问题,这会对新能源的发展产生影响,但依旧抵不住新能源行业的火热。

2.在诸多风险之下进军新能源也能够让股权的发展更加具有信心,从而能够带来诸多利益

兴源行业会给很多公司带来非常多的利润,特别是埃斯顿这家公司成立了新能源事业部,并且能够产生一个全链条试的产出模式,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而且能够跟很多企业进行比较深入的合作,在生产领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虽然面临着很多现实不利因素,仍旧可以实现盈利。

3.进军新能源十分明智,虽然面临着诸多风险,但新能源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有需求就会有供应,正因为新能源行业的需求非常大,所以埃斯顿才能够进军新能源行业。宏观经济下滑的风险,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不足以撼动埃斯顿进军新能源的决心。而且东吴证券也给出了埃斯顿的盈利预测明细,数据还是非常可观的。

A股龙头溢价提升,对整个A股市场的影响大不大?

北向资金是中国市场的坚定看好者,被称为“聪明钱”,他们长期超配的中国优势行业,并且是超配行业里的龙头上市公司,前100重仓股标的持股市值占到持股总市值的八成。

在北向资金的持续增持之下,龙头公司的股价呈现出“慢牛”走势,估值也相应地水涨船高,往往高于行业平均估值水平。那么,北向资金为何愿意给予龙头公司估值溢价呢?

这是因为,北向资金是比较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严格遵循基本面选股,更青睐优质公司。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小企业盈利空间缩小,各个行业集中度开始提升,龙头的行业地位更加稳固。越来越多的行业如医药、白酒、家电、化工、建材等,虽然行业增速逐渐放缓,但龙头企业拥有更好的市场资源及融资能力,仍能保持15%的稳健增速。其稳定的增长和分红,越来越受到北向资金的关注。

据东吴证券统计,龙头公司的净利润增速较行业净利润增速更高。申万行业市值排名前20的行业中,14个龙头公司的净利润增速高于行业整体的净利润增速,超过一半的龙头公司净利润增速超过行业增速10%。这表明龙头公司盈利的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预计未来存量市场也将被龙头加速垄断。

以北向资金重仓的医药板块为例,目前其估值50倍左右,相对于全A溢价率189%,处于历史中高位水平,部分优质细分领域龙头估值已达到60倍。这是因为:1)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在老龄化、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医药需求有增无减;2)医药细分领域龙头壁垒较高、业绩确定性较强、保证了未来持续现金流。

由于外资在A股上只选择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可选择标的有限,意味着持股集中度不会因为规模扩张而分散,增量资金将继续集中到龙头公司上面,进一步推升估值。因此,未来医药和其它优势行业的龙头公司,估值溢价将成为中长期趋势。

此外,创业板制度改革及创业板扩容,使得A股的上市公司不再稀缺,以前“炒小炒差博重组”的做法不再是主流,上市公司的内生成长性越来越重要,制度红利进一步推升了优质龙头公司的溢价。

海外市场也是类似情况,以韩国为例,韩国外资持股比例上升时期,龙头溢价持续提升,大盘蓝筹指数的相对溢价从1提高到1.2,小盘指数的相对溢价率则从1降至0.3。1992 年至 1998 年韩国股市完成入摩后,三星的股价走势逐渐与索尼和松下趋同。2004 年台股尚未被完全纳入 MSCI 指数前,台积电的估值与全球半导体同行有较大差距。从完成纳入的 2005 年起,台积电估值与同行的差距有所缩小,到2018 年已经基本齐平。投资者更倾向于将它与海外同行业竞争者对比,在全球化视野下进行估值,而不是仅和单一市场中的同行比较。

对比中美消费龙头公司溢价率走势来看,2013年至今,美股表现出较为稳定并逐渐溢价的趋势,龙头公司已摆脱不确定性溢价的阶段。A股龙头溢价率从2015年开始快速提升,这种趋势外资持续流入、险资偏好龙头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未来持续保持下去。

可见,北向资金投资风格偏稳健,更愿意为长期自我证明的好企业付出溢价。这是海外比较主流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在过往也给他们带来了持续的回报。

一周股评|“信心倒是有,但钱没了”

评一周车股,察百态车市。

昨天太惨了。

一看,果然厉害,不仅沪指创年内最大跌幅,A股总市值一天蒸发1.8万亿元。

不过我看市场研究人士心态确实挺好,他们表示当前市场处于慢牛行情初期,市场走势可能会因为信心不足而一波三折,投资者需要保持信心和耐心。

先来看看昨天发生了什么?

数据显示,8月11日,A股三大指数平开低走,尾盘跌幅进一步扩大,集体收于日内最低点。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2.01%,报3189.25点;深证成指跌2.18%,报10808.87点;创业板指跌2.33%,报2187.04点。

其中,沪指创2022年10月28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深证成指创近4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

通联数据显示,A股收盘逾4600股收跌,上涨个股仅500余只,涨停个股27只,跌停个股有5只。A股全天成交额约7644.36亿元,较前一日放量692亿元。

除医药商业板块以外,各板块均收跌。其中,非金属材料、中药、房地产服务、房地产开发、旅游及景区、化学制药、游戏、医疗器械等板块微跌,跌幅均小于1%;证券板块以4.39%的跌幅领跌,燃气、黑色家电、保险、轨交设备、计算机设备等板块跌幅居前;汽车整车概念股中,众泰汽车、力帆科技领跌。

汽车板块方面,就在8月份,多家A股整车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比亚迪凭借超百亿净利润独占鳌头。

比亚迪预计上半年净利105亿元-117亿元,同比增长192%-225%。比亚迪还是16家A股整车上市企业中,唯一一家净利润超百亿的。东吴证券、开源证券、招商证券等多家机构预测,比亚迪全年净利润或达到250亿元-290亿元。

对于业绩大增的原因,比亚迪解释称:上半年度,新能源汽车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去年同期的高基数上实现强劲增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继续强化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导地位。尽管上半年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凭借不断提升的品牌力、持续扩大的规模优势和强大的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公司继续保持良好的盈利水平。

就在8月9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上,王传福提到在进入汽车行业的第一天,迎面而来的是比亚迪的股价跌了20%。而截止2023年8月11日收盘,比亚迪最新市值已达7547亿元,稳坐汽车整车A股头把交椅。

另一家中国品牌长城汽车上半年累计销量51.92万辆,同比上涨0.14%。目前长城汽车正在加速向新能源车企转型,魏牌蓝山及哈弗枭龙上市带动了销量的提升,新能源车累计销量9.3万辆,增幅超过46%。

长城汽车上半年汽车实现海外销售12.4万辆,同比增长97.27%,占总销量占比由2022年的16.2%提升至23.9%,2023年上半年国内整车价格严重内卷,海外市场则基本不受太大影响,预计今年海外市场将贡献可观盈利,成为重要的业绩支撑点。

不可忽视的是,长城汽车公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1.5亿元-15.5亿元,同比降低72.32%到79.47%。2023年新产品上市,公司加大品牌及渠道建设投入,同时坚持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领域的研发投入,以及汇率收益减少。

二级市场上,新能源汽车概念股近期迎来一波强势反弹,但拉长时间看,长城汽车自2021年10月的最高点迄今股价累计最大跌幅达69.42%。

作为对比,比亚迪上半年预计净利润约是长城汽车(11.5亿~15.5亿元)的7~10倍;约是江淮汽车(1.5亿元)的70~78倍;约是江铃汽车(7.3亿元)的14~16倍。

从上半年业绩预告来看,有车企收获满满,也有则步履艰难。

江淮汽车就走在盈亏线上。数据显示,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约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约8.6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约亏损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约8.4亿元。

江淮汽车扭亏为盈但如果扣除上半年的4.85亿元政府补助,依然亏损。不过,出口正成为江淮汽车新的增长点。

今年上半年,江淮汽车累计销量27.88万辆,同比增长18.53%。累计出口汽车8.92万辆,同比大幅增长82.98%。新能源出口方面,江淮汽车上半年出口新能源汽车近6,000辆,同比增长139%。乘用车已覆盖轿车和SUV品类,商用车已覆盖轻卡、小卡和轻客品类。

赛力斯在今年的前进之路上遇到了一定的“波折”,预计上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亏损12.5亿元到13.9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赛力斯表示,“第一季度汽车行业的促销导致用户观望情绪,用户对M5智驾版将在第二季度发布的预期,对现有车型的销售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上半年公司销量未达预期。”

北汽蓝谷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8亿-21亿元。北汽蓝谷将亏损原因归结于“公司为应对市场竞争,提升产品及品牌竞争力,在技术研发、品牌渠道建设上持续投入,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海马汽车发布公告,预计2023年上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00到-75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亿元到-1.2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亏损略有收窄。今年上半年,海马汽车累计销量17,165辆,月均不足3,000辆,几乎没有存在感可言。

可以说,这几家车企持续亏损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两大类,一是销量规模小,不足以产生规模效应;另一类就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仍处于大量投入的阶段。

回到A股方面,总的来说,对于昨日的崩盘不少股民表示不解,前日晚间市场还有利好消息,为何昨日A股却跌麻了?

消息面上,前日晚间上交所、深交所均表示正加快在完善交易制度和优化交易监管方面推出一系列“交易端”务实举措,其中就包括市场关注的“100+1”,即股票、基金等证券的申报数量应为100股(份)或其整数倍,拟调整为100股(份)起、以1股(份)为单位递增。

投资公司人士表示,尽管昨日出了“100+1”等活跃资本市场的措施,但这些措施的利好程度不及市场之前的乐观预期。虽然也有一些市场分析人士认为,“100+1”交易机制有利于降低投资者交易高价股的成本,便利投资者分散化投资。但也有观点认为,此举对活跃市场的积极意义有限。

此外,昨晚美国CPI数据有所反弹,也导致了北向资金大幅流出A股。

不过从长期维度而言,A股市场是中国本土主流资金所支撑的市场,投资者要对于中国具有满腔的热忱,对中国未来也要充满期待。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判断,在大国博弈、地缘政治日益复杂多变的时代,随时要接受外部环境出现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阶段,A股是具有确定性溢价的。

嗯,还是那句话,就是请大家保持信心和耐心,阳光总在风雨后。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Businesscars,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多地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措施,汽车股全线爆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披露的2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汽车行业产销量大幅度下滑;2月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别完成28.5万辆和3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9.8%和79.1%;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曾多次公开表示,汽车市场刺激消费政策。

3月24日,商务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复工营业的通知》(简称“《通知》”)。为稳住汽车消费,《通知》指出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出台新车购置补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等措施,通过汽车促销活动,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实际上,此前工信部曾多次提及,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此外除国家层面,多个地区也纷纷有所动作,推出相应的汽车市场刺激消费政策。

不过在部分业内人士对各地陆续推出的刺激汽车市场消费的政策持有保留态度,普遍认为虽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实际效果有限,恐难以真正促进汽车消费,汽车市场需要普惠政策。

多地出台落地政策 补贴购车最为热门

《通知》中明确指出,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出台新车购置补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取消皮卡进城限制、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等措施,组织开展汽车促销活动,实施汽车限购措施地区的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优化汽车限购措施,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实际上,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曾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分研究出台进一步稳定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减轻疫情对汽车消费的影响,同时鼓励各地根据形势的变化,因地制宜出台相关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等措施,旨在促进汽车市场消费。

据不完全统计发现,目前已经有吉林省、浙江省、广州、深圳、佛山、珠海、长沙、株洲、湘潭、重庆、南昌、杭州等省市地区明确出台了相关的促进汽车消费政策。

从各省市地区推出的相关刺激汽车市场的消费政策来看,补贴购车最为热门。例如首个推出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佛山,推出换购可补助3000元、购新车可给予补助5000元,购买国六新车每辆给予2000元补助;广州对于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每辆1万元的综合性补贴,对于置换或购买国六新车的给予3000元的补助;重庆则是推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补贴;南昌则是对在疫情期间购车可给予每辆1000元的补贴。

不过对于限购城市给予购车补贴的相关刺激政策,业内人士存有一定质疑声,“对于限购城市,提振汽车消费,增加指标比补贴更为重要。”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经出台相关刺激汽车消费政策的城市,不少城市将扶持当地车企也纳入相关政策中。例如,在吉林省购买一汽奔腾车辆,每辆可给予购车价格3%的一次性补助,有置换需求购买一汽奔腾车辆每辆给予一次性补助4000元,一次性购买5辆且在省内上牌,每辆可给予5000元补助;长沙则是在制定经销商购买上汽大众长沙工厂、长沙比亚迪、广汽三菱、广汽菲克、湖南猎豹等车企生产的车辆,可最多给予每辆车3000元的补贴;株洲和湘潭也是如此,对符合条件的车型给予最多每辆3000元的补助。

政策差异源于地区差异

小编整理发现,虽然多个省市地区推出相关的促进汽车市场消费政策,但政策内容不完全相同,除直接购车补贴之外,有序放宽汽车限购措施,新增汽车指标放号、深挖农村汽车消费潜力、依法放开汽车改装市场、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等都在行列,且具有一定的地区差异。

以广东省为例,深圳市和广州市都有放宽新增汽车指标的政策。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省以311.69万辆的产能成为全国汽车产能第一大省,广州市2018年汽车规模制造业产值达到5489.89亿元,在全体工业总产值比重占比超过三成。由此来看,汽车产业对于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业内人士认为,这也是促使广东省诸多地区积极推动汽车消费、下发刺激政策的原因之一。

浙江省杭州市在2019年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城市排名中,以267.7万辆排名18位,作为限购城市此番一次性增加2万个新指标可以有效促进汽车销量和保有量增长。此外一汽奔腾作为吉林省本土汽车品牌,对省内经济发展也至关重要,湖南长沙、株洲及湘潭的汽车生产工厂一方面能够助力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够增加就业。

汽车股闻风爆发

受商务部及多个地区相关促进汽车市场消费政策利好影响,汽车股集体大涨。3月25日早盘开盘,汽车行业板块走强,涨幅持续扩大,截至15时收盘涨幅为3.86%。其中曙光股份、力帆股份、奥特佳、华域汽车、渤海汽车等十余只个股涨停;众泰汽车、上汽集团等盘中逼近涨停,比亚迪、江铃汽车、北汽蓝谷、广汽集团、东风集团、吉利汽车、华晨宝马等也持续跟涨。

国盛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受益于汽车行业的刺激政策大招,以及预料到后期仍有多项政策来扶持汽车行业,汽车行业全线飘红。

值得一提的是,3月24日汽车行业板块也是持续走强,宇通客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集体高涨,其中长城汽车、北汽蓝谷等涨停。实际上从进入3月以来,从国家层面多次提及要推出促进汽车市场消费政策, 到各地相继针对汽车市场“下猛药”推出刺激政策,汽车行业包括整车板块、相关产业链都受益,多番闻风大涨;多家证券机构也看好当前相继推出的刺激政策对于促进汽车消费的重要作用。

东吴证券在研报中分析称,稳定汽车消费的基调已定,落地措施可期;此外近期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国内汽柴油价格也随之下调,对于乘用车板块传统燃油车仍是车企业绩核心变量,在存量市场的博弈下看好日系车和德系车,其占有率或将持续提升。对于自主品牌,平安证券认为一线自主品牌车型丰富,价格带宽,资金实力雄厚,会获取更多增量机会。

利好政策接踵而至 能否刺激车市反弹?

因新冠肺炎疫情原因,2月我国汽车市场跌幅近八成,跌进谷底,创下自2004年2月以来的最低历史纪录。不过车市也有所回暖,中汽协表示随着企业逐步复工复产,3月前十天的销量下滑幅度已经收窄50%-60%;乘联会的数据显示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开局较好,呈现环比平稳改善状态。

中汽协预测,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在3月底得到有效控制,预计第一季度的产销量或将下滑45%左右,上半年产销量下滑25%左右;随着救市等利好政策的实际落地生效,汽车市场需求或呈现爆发增长的现象。

汽车产业可牵动面积较广的上下游产业,如今汽车市场低迷,提振汽车消费迫切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但当前推出的救市政策能否真正让汽车市场反弹,部分业内人士持有保留态度。

上述分析师表示,“汽车作为大宗消费产品,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整体经济水平,如果整体经济环境不乐观,一时间汽车消费也很难反弹,可能会存在延期消费的现象。”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受疫情影响,人民生活各方面尤其是消费娱乐类需求受到较大打击,其中可拉动的主要是汽车消费,刺激汽车消费是改善制造业的重要机会;但他认为当前各地推出的相关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效果或许有限,“各地的政策对提振汽车消费信心有一定的意义,但多数主要还是着力于换购群体购车为主,对首购群体消费者,也就是没车的人群买车,并没有太大的支持。”

仅仅放宽限购政策并不能最大力度促进汽车市场消费,需要多重政策共同配合。崔东树提出一系列救市的建议,他建议加大汽车限购指标数量、实施购置税减免、新能源车补贴不退坡、实施微型电动车下乡补贴、购车抵个税等综合措施。

另外,当前的政策风潮会持续多久也是一个未知数。从目前各地区出台的政策来看,广州、长沙、杭州等地都明确表明了目前补贴政策的持续时间,均在本年度内截止。因此,上述分析师认为,“目前政策尚属于短期刺激政策,效果到底如何很难断言;但对于整体汽车市场想要回暖反弹而言,短期的刺激性政策固然重要,而长期的间接性政策同样也应该被重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东吴证券资金链。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股富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