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股富网给大家谈谈“零门槛高薪兼职陷阱”调查:自费参加岗前培训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记者零门槛入手 高薪兼职陷阱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22万人。 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国内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城镇就业需求增加的背景下,就业市场的扩大和质量提升无疑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和挑战。

找工作并不容易,但有一些所谓的“雇主”或“培训机构”打着招聘旗号,声称提供工作或兼职工作,但前提是求职者参加指定的岗前培训。自费培训,这往往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零基础”打工靠谱吗?

在某求职网站上,记者以“零基础”为关键词搜索相关职位后,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就收到了十几条陌生人的私信。 内容类似,询问记者是否愿意做采编。 兼职从事图形工作。 每个岗位的薪酬从150多元到190多元不等,而这些招聘人员都表示,即使你没有相关技能也没关系。 你可以先学,然后做。 这是一份零门槛的兼职工作。

随后,作为求职者,记者联系了一家声称可以提供影视制作零基础兼职的公司。 工作人员表示,影视后期剪辑的前景很好,兼职一帧就能挣10元到50元。 以此计算,即使最低标准是每帧10元,制作一个1分钟的视频也能赚上万元。 想要拿到这么高的工资,就必须接受公司的系统培训。

为了让记者相信公司确实能为学生找到兼职工作,该工作人员发来了一周内多名学生收到的兼职工资转账截图,以及与学生聊天的截图,看起来非常可信。

不仅如此,该工作人员还出示了该公司的营业执照,并表示鼎悦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在行业内很有影响力。

杭州鼎悦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我们和很多公司都有合作。 很多学生一开始都是兼职,后来有的就签了合同直接上班。 如果你学习好,我们可以推荐你,甚至可以去电视台工作。

参加公司培训“现在学习,以后付费”

不仅可以得到一份高薪的兼职工作,而且完成学业后还有机会找到一份长期稳定的工作,听起来很诱人。 要获得这个机会,必须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培训学费为4900元。 如果你付不起钱或者担心风险,你可以选择“先学后付费”。

杭州鼎悦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现在学费只需要首付100元。 您可以先开始学习,每月支付491元,为期12个月。 学习一个月左右,一张海报就两三百块钱,做两张就赚到这个钱了。 哪个月收入多的话,就可以提前交学费。 如果你赚的不多,你就不用付钱。

所谓的“现在学习,以后付费”真的那么“贴心”吗? 大学生肖杨被鼎粤公司推出的零门槛高薪兼职所吸引,报名参加了“影视五合一”培训班。 虽然小杨目前还付不起培训费,但这种“现在学习,以后付费”的方式让他抛开了顾虑。

签订培训合同后,鼎悦公司工作人员提出在某电商平台分期购买一部与学费等值的手机,并将手机寄给公司指定的商户。 商家卖掉手机后,将钱以学生的名义转给培训机构。 都说先学后交,但这样做,培训机构就得到了所有的学费。

小杨算了一笔账,发现他每月要向购买手机的店面分期付款435.51元。 一年下来,他总共要缴纳5226.12元,比原来承诺的培训费还要多。 但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培训结束后,可以再给他找几份兼职,他很快就能还清每月的分期付款。 肖阳想了想,还是同意了。

但在培训过程中,小杨感觉课程质量不高。 学习一个月后,他没有收到兼职订单,于是要求退学并退款。 没想到工作人员却说他学习不扎实,需要付费升级才能继续学习。

在工作人员的欺骗下,小杨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价值3000多元的手机,以抵扣培训费和升级费。 这样,每月还款额增加到700多元。 但又一个月过去了,他依然没有接到兼职,这让肖杨对这家公司彻底失去了信心。 不过,这一次工作人员并没有通过推荐兼职来安抚他。 而是直接拿出了培训合同,上面写着“付费两个月后,鼎岳将不再为用户提供退款服务”。 看着自己签的培训合同,肖杨意识到这笔钱很难退了。

我花了几千块钱报名了培训,但是我之前说的那些兼职都没有得到,也没有赚到钱。 为了不影响分期付款背后的信用记录,小杨每个月仍要按时还款700多元。

鼎悦文化公司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把“先学后付”变成了分期付款,把消费者欠公司的培训费变成了欠电商平台的钱。 即使求职者发现自己被骗,也只能硬着头皮每月偿还贷款,以免影响自己的信用评分。 该公司的其他客户也在网络平台上投诉了相关问题。

这让警方意识到这并不是一起简单的商业纠纷。 经过侦查,警方最终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并揭开了“零门槛高薪兼职”的面纱。

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刑侦三支队队长周继达:我们发现这家公司的兼职工单根本不存在,编造了高薪兼职业绩其学生。 这与此前向受害人承诺的长期稳定的兼职渠道严重不符。 。

记者调查发现,像这样打着“零门槛、高薪兼职”幌子的陷阱并不少见,骗人的方法也有很多。 搜索某投诉平台,可以发现不少求职者投诉遭遇虚假宣传、诱导消费。 记者联系了一家曾被众多消费者投诉的公司,该公司工作人员自信地向记者介绍了公司的实力。

某培训机构工作人员:“我们和一些比较大的商家,比如京东,签订了兼职合作合同,初期费用在1000左右,等稳定下来,中间的学员数量而后期是3000到4000现在国家打击电信诈骗的力度非常大,所以我们的兼职一定是正规公司,我们终身提供兼职,兼职渠道也很多。运用你所学到的知识。”

为了核实该工作人员的说法,记者联系了他所说的承包公司。

京东客服:“我们不通过其他公司招聘,京东无论是兼职还是其他都有自己的招聘渠道。”

这不免让记者对公司“终身成功”的兼职承诺产生怀疑。 随后,记者联系上一位曾在该公司参加培训的学员,了解她的兼职情况。

求职者小王:“他们不提供兼职,而且我还是学生,我用家里提供的生活费还贷款,每个月要还近400元。真是个陷阱。”

诱导参与付费诈骗

除了这种兼职陷阱外,还有一些人在申请专业性强的全职职位时受骗。 六个月前,小袁在浏览招聘网站时,收到了一条招聘信息。 对方自称是一家消防工程公司的工作人员,想为该公司招聘一名消防设施维护工。 虽然萧远没有从事过相关行业,但对方并不介意。

但聊了一会后,对方指出,肖远并没有一级消防工程师证书,如果想在这个行业长期发展,需要一边工作一边考取证书。 随后,对方将小袁推荐到一所从事消防培训多年的专业学校,并建议他报名学习。

小袁:“钱不是交给公司的,如果交给公司的话,我会多想一些。但自从找到了培训机构,我就没有想太多了。”

小袁支付了2980元的培训费。 两天后,还没来得及上课,他就收到了消防工程公司人事部的面试通知。 虽然肖袁也做了一些准备,但面试时考官提出的专业问题他还是无法做出回应。 正如你可以想象的那样,他面试失败了。 肖远虽然有些不爽,但他想自己可以继续参加培训,以后有机会从事这个行业。 他觉得培训费没有白花。 可正当他还在认真参加培训班的时候,他突然接到了警方的电话,告诉他这一切都是骗局。 这所所谓的职业学校背后的操纵者和从事多年消防培训的招聘人员实际上是同一群人。

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刑侦三支队民警倪云生:“培训老师在跟他们一起工作,通过参加培训,让报考者有一个心理暗示:即使面试被拒绝了,课程还可以继续学习,这样就不会有很多针对诈骗公司的投诉,也能逃避公安机关的调查。”

上海警方完成对受害人的取证后,将相关涉案人员雷某、刘某抓获。 雷承认自己根本无法提供工作,为了避免暴露秘密,他们精心准备了面试。

另一位涉案人士刘告诉记者,这种以招聘为幌子,诱导应聘者参与有偿诈骗的骗局,业内称为“招聘转培训”。 这类骗局除了套路外,行业的选择也很有讲究。 设局时选择的职位越专业,相关考核的通过率就越低,就业门槛就越高,被发现的风险就越小。 现在,正是毕业生就业高峰期。 面对这些新花样,警方也发出特别提醒。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第九支队政委钱世平:“求职者不要过分相信自己零基础就能得到高薪职位。这种情况下,要特别小心支付高薪。”求职前的大量培训费、缴纳大额首付押金等往往存在陷阱,要特别小心。”

名义上是雇主,实际上是骗人的公司。 这种骗局现在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招聘转培训”。 虽然骗子的所谓招聘职位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都是培训和报酬。 应对此类诈骗,求职者在加入工作之前必须充分了解雇主。 一旦遇到入职前后需要缴纳高额培训费,甚至贷款的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落入非法陷阱。 不法分子设置诈骗陷阱,造成财产损失。

谨防多种招聘骗局

作出虚假承诺“画大饼”、合同中玩“文字游戏”、成立“皮公司”卖羊卖狗……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设下各种骗局,以引诱工作。寻求者被欺骗。

求职者在“就业引领未来”2023全国大中城市招聘行(银川站)活动上查看求职信息(4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冯开华摄

没有找到工作但贷款了

记者登录黑猫投诉平台发现,与“招聘”相关的投诉近1.5万条,其中不少涉及招聘企业虚假宣传、就业培训机构伤害求职者等问题。 智联招聘的一项调查显示,33.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经历过招聘诈骗,29.7%的受访者表示亲友遭遇过招聘诈骗。

“招聘线路司机,月薪1万元起。” 今年2月,广西南丹县的杨媛(化名)在招聘网站上看到,一家物流公司正在招聘卡车专线司机。 每个月的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 公司工作人员告诉他,如果要运营专线,就需要使用司机自己的卡车。 如果他没有卡车,他就需要向公司贷款才能购买。

在公司员工不断“游说”、承诺货源充足、工资高的情况下,杨元向金融公司借了7.96万元,花12万元购买了一辆二手卡车。

此后,杨远没有接到任何业务,随后他才得知,根本没有所谓的专线,公司也没有为他提供其他货源。 杨元才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不但没有找到工作,还贷款了。 目前,杨元已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警方已开始调查。

此外,培训贷款也是招聘诈骗中常用的手段。 四川省成都市的周平(化名)告诉记者,他在某招聘网站上看到了一则短视频运营的招聘信息。 学历、工作经验无要求,薪资保障4000元。 小周应聘时被告知上岗前需要培训三个月,费用为19800元。 公司表示将负责安排培训结束后的工作。 培训费可以分期贷款,工资的一部分用来偿还贷款。

经过两天的试课,小周签下了贷款合同。 不过,培训班结束后,公司工作人员只是向班级群发送了招聘信息,具体职位还是要他们自己去应聘。 最终,小周不仅丢了工作,还负债累累。

近日,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公开公布了一起招聘诈骗案。 犯罪团伙利用受害人对证书性质的认知偏差,以高薪职位为诱饵,以需要有证书才能工作为借口,骗取“学习证书”费用。 2022年4月至案发,该犯罪团伙在新疆、西藏、内蒙古、河南、甘肃、重庆、云南、广东等地诈骗多名受害人,共计18万余元。

带领求职者一步步陷入陷阱

记者调查发现,骗子利用各种手段引诱求职者“上钩”。

虚假承诺“画饼”。 犯罪分子以低门槛、高工资为诱饵,等待求职者找上门来,然后做出各种虚假承诺,一步步引诱求职者落入陷阱。

“我们是正规公司,工作时间自由,赚到的钱你可以安排。” “你可以完成超级任务,奖励非常高。” “赚的钱都是你的,赔了公司赔你。”……四川省公安厅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运营的“熊猫反诈骗”微信公众号公布了一起案件,四川雅安市的王女士在春节后找工作时,被骗子抛出的各种赚钱“好前景”所困。 经步步诱导,被骗21万元。

据侦查人员介绍,骗子冒充企业招聘人员,为急于找工作的王女士“画了馅饼”。 他邀请她做一些简单的任务,并立即给了她一个小奖励。 取得信任后,他增加了任务量,还编了各种理由让她充值。 我下注,继续刷单,直到银行卡余额不足,尝试提现失败。

有的玩“文字游戏”,设定苛刻的条件。 招聘公司虽然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承诺,但也在合同中设定了苛刻的条件,使得求职者在事后发现公司没有履行承诺时,很难从合同中找到维权的依据。

有的成立“皮包公司”,挂在羊头上卖狗肉。 据记者了解,在上海松江区人民法院近日宣判的一起招聘诈骗案中,被告人刘某、雷某在商业广场设立空壳公司,并利用用人单位名义在招聘网站发布虚假招聘信息。 。 其余被告冒充公司销售人员联系应聘者,通过虚构职位诱导受害人参加培训,并进行虚假面试。 最后,他们以停止招聘或面试未通过为由淘汰应聘者,从而骗取受害人大额培训报名费。

广西东方益源律师事务所律师邱欣银告诉记者,一些受害人发现自己被骗了,但无法获知诈骗者的具体身份信息,也无法通过诉讼向法院立案。 他们常常陷入无处维权、无处寻求帮助的境地。 情况。

多措并举打击招聘欺诈行为

针对招聘欺诈行为频发,有关部门持续加大打击力度。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网信办、公安部发布求职十大典型陷阱防范技巧,帮助求职者有效识别诈骗,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受访者认为,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完善就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保护求职者合法权益,保障就业市场健康发展。

北京颐和中弘(南宁)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秋红接受采访时表示,有关部门应进一步规范网络招聘活动,指导督促网络招聘平台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审核制度。 各平台要加强招聘单位资质认证和信息发布人员实名认证,规范信息发布流程,建立招聘企业红黑名单制度,确保发布信息真实、合法、合法。有效的。

业内人士建议加强行政许可与劳动保障监管执法之间的沟通和衔接,完善相关部门的信息互通机制,指导督促网络招聘平台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对严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必须依法严肃处理。 ,形成监管合力。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等专家建议,加强对求职者的求职培训和反诈骗宣传。 高校要普及求职、贷款、理财等知识,帮助大学生提高反诈骗意识,做好职业规划。

生活中常见的招聘骗局有哪些? 求职者应该如何自我定位? 求职者一旦遭遇诈骗,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虚假招聘信息

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联系求职者,要求其提供个人信息并缴纳“押金”、“培训费”等费用。 一旦求职者交了费用,对方就会消失或以“面试失败”、“公司破产”等借口骗取求职者的钱财。

2、招募“黑中介”

一些不具备相关资质、未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或者利用、伪造相关资质,以介绍职位为幌子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轻松拿高薪”、“快速升职加薪”等为幌子,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各种手段为诱饵,骗取求职者钱财。

3、存款诈骗

有些企业会在面试或录用前向求职者收取押金,然后以各种理由推迟返还押金,从而骗取求职者的钱财。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刑事庭庭长何元斌:求职诈骗也不例外。 当您申请这家公司时,您需要支付不同甚至大量的费用。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求职者提高警惕了,因为正规公司不会在申请过程中要求你缴纳各种有目的的费用。

法官提醒,求职者对薪资优、门槛低、招聘人数大、招聘流程“简单得离谱”的职位必须高度警惕。 加入公司后如发现公司存在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应立即离职并报警。

如果遇到招聘欺诈,求职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向当地公安局报案,让警方介入调查,保障您的合法权益。

2、求职者如怀疑公司或用人单位有违法行为,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3、如果求职者在招聘过程中受到欺骗或不公平待遇,也可以向当地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举报。

4、求职者也可以保留相关证据并向法院提起诉讼。

(综合来源:央视财经、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新华网、央视新闻客户端、光明网)

股富网整理的关于“零门槛高薪兼职陷阱”调查:自费参加岗前培训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