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股富网给大家谈谈马云被监管部门约谈及其蚂蚁科技的对与错及其未来发展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这几天,马云被金融监管部门约谈、旗下蚂蚁科技被上交所、港交所暂停上市的消息绝对是金融界和互联网的热门话题。 许多专家、学者和实践者从不同角度解读了这一事件。 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各显其能。 也有人说,这些解释者都是事后明智的。 为什么没有人提前预测呢? 我们不能把这件事归咎于这些翻译。 更不用说预测是不准确的。 就算预测准确,这么大的公司谁敢在出问题之前发声?

今天我们不是来评价马云和蚂蚁科技的是非以及未来的发展,更不是去猜测金融监管部门对马云的言论以及对蚂蚁科技的监管态度。 这些评论和猜测只能用于闲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多大用处。 有人说,你今天写这个标题,也是想上头条吗? 我承认是的,但是热点也需要判断是否能带来价值。 如果只是为了吸引眼球,那就真的没有意义了。 如果通过热点,供应链金融公司能够深入了解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本质,改变传统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错误的业务逻辑,引起股东和高管的深入思考,我认为这个热点是有价值的。

近年来,非银行机构深度介入供应链金融,不仅推动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也丰富了供应链金融的生态,甚至在供应链金融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供应链金融公司的股东或从业者不少来自传统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机构。 这些机构的商业思维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脑海里,这些机构的商业模式也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脑海里。 带到了供应链金融公司和企业。 由于过去大量民间借贷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公司等机构倒闭,我们供应链金融公司必须深入思考其倒闭的真正原因,汲取经验,这样才能走得更远将来。

这里的供应链金融公司是指除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外,商业保理公司、供应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参与供应链金融的机构。

01

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现状

这几年小额贷款公司确实很红火。 当然,这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很大关系。 但随着经济低迷和国家对房地产的打击,大量民间小贷公司因股东背景较差、经营能力较差而倒闭或破产。 有的涉嫌非法集资,最终潜逃入狱。 小额贷款公司最大的问题是:一是贷款区域有限制,贷款只能在省内或市内发放; 第二,没有杠杆。 这两个问题也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虽然后来有的地方通过互联网小贷突破了这些限制,扩大了杠杆率,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但设立互联网小贷的门槛较高,导致只有少数有实力的大型互联网公司能够参与。 这几天,因为蚂蚁事件,银保监会发布了互联网小额贷款监管办法草案,限制地区回省,一下子又回到了原形。

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模式并不复杂。 他们使用自有资金发放贷款。 当自有资金不足时,按照金融监管措施,通过金融机构向金融机构撬动资金。 目前,普通小额贷款公司虽然可以遵循《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但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的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 然而,传统小额贷款公司开展的业务大多属于严重非规范业务,如过桥资金、短期借贷、房产抵押等,这些业务的性质决定了其无法从银行或其他机构获得资金。金融机构。 虽然近期银保监会《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规定,小额贷款公司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非规范融资形式筹集的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倍; 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标准化债权资产形式投资的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但仍然没有多大用处。 这与业务性质有关,与这些监管规定无关。

今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修订了《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民间借贷利率作出重大调整,由原来的36%、24%合同成立后不超过10%。 当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四倍,按照现行标准约为15.4%。 尽管该规定适用于民间借贷而非金融机构,但大多数法院案件均采用该标准作为最高利率。 我刚才说了,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基本上是短期借贷业务。 另外,没有再融资渠道,运营成本、闲置资金成本、坏账损失,业务几乎无法开展。 如此一来,大量普通小贷公司就会破产(政府出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小贷公司除外)。 那么这些小贷公司会转型,还是可以转型供应链金融呢? 除了供应链场景的股东外,其他小贷公司转型成功的概率太低。

02

蚂蚁小贷的商业模式

蚂蚁科技旗下小额贷款公司主要由重庆蚂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0亿元)和重庆蚂蚁商城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组成。 两家公司都是互联网公司。 小额贷款公司。 网络小贷公司与普通小贷公司的主要区别在于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发放贷款。 当然,杠杆率比普通小贷公司高出数倍。 两家小贷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基于阿里巴巴和蚂蚁科技打造的互联网商业生态圈,向生态圈内的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以个人贷款为主,小微贷款占比较低)。微型企业)。 向个人发放的许多贷款都是消费贷款。 这样,蚂蚁不仅可以获得经济利益,还能促进阿里巴巴生态系统中的个人消费。 个人消费贷款,有的用消费金融公司,有的用网络小额贷款公司。 当然,阿里巴巴也使用保理公司。

蚂蚁小贷与其他普通小贷公司的主要区别如下:一是股东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风险承担能力。 查一查就知道,除了阿里巴巴之外,还包括社保基金理事会、中国人寿、中国投资等机构,甚至还有外资机构等商业巨头入股; 二是依托阿里巴巴、蚂蚁生态场景发放个人消费贷款和小微贷款; 三、技术实力雄厚; 第四,基于股东背景和场景业务,得到各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认可。

蚂蚁小贷完成后,若想继续扩大贷款额度、赚取更多财务收入,股东将需要增加自有资本或向外借款。 单纯依靠自有资金或股东来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是不可能的。 利润会太薄,规模也不会很大。 虽然传统小贷公司无法向金融机构再融资,但蚂蚁小贷的小额贷款业务基于阿里巴巴和蚂蚁生态的贷款业务,再加上蚂蚁科技的力量、蚂蚁的股东背景和自身实力,这项业务得到了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认可和青睐。 蚂蚁小贷自有资金投资完成后,将按照2012年《重庆市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融资监管暂行办法》进行外部融资。 其中规定网络小额贷款的杠杆率为2.3倍。 再融资资金投入贷款形成资产,然后进行资产证券化。 这些流通形成巨额信贷资产,获得高利差的金融收入。 对于此类资产证券化业务,蚂蚁小贷一般要自己承担风险,并不是完全售空,不承担信用风险。

03

供应链金融公司为何不能借鉴蚂蚁小贷的商业模式?

蚂蚁小贷的模式是利用自身杠杆来拓展业务,并承担所有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尽管蚂蚁小贷不断通过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加杠杆,但由于蚂蚁小贷强大的股东背景、阿里生态的业务以及科技工具的运用,目前规模仍相对可控。 。 但事实上,国家也害怕。 如果没有监管,继续加杠杆,其他机构也会效仿。 如果真正存在风险,就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 否则各大金融监管部门也不会约谈马云。 蚂蚁科技从蚂蚁金服变更为蚂蚁科技。 虽然名称发生了变化,但从招股书中的业务来看,其本质仍然是一家真正的金融公司。 既然是金融公司,就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管,限制其杠杆率,尤其是资本管理,因为目前抵御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充足的资本。 这从巴塞尔协议以及各国对银行的监管要求都可以看出。

供应链金融公司一般通过商业保理公司、供应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牌照进行资金投资。 事实上,此类机构与小额贷款公司并无本质区别。 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放贷的地区。 可以是全国性的,杠杆比小贷公司大(商业保理十倍,融资租赁八倍),而且目前对供应链公司从事供应链金融没有限制,因为没有监管(相信不久的将来,供应链公司都会搞供应链金融,链金融业务肯定会受到规范)。

这些机构基本不具备像银行那样公开募集资金、吸收老百姓存款的资格,也不具备银行承担风险的能力。 我们搞金融,股东更不可能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所以利润会很微薄。 如果依靠自身信用杠杆来扩大资金,不仅会面临流动性枯竭、无资金投资扩大规模的情况,而且还将承担巨大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对于流动性风险,如果杠杆规模较小,可以自行承担。 一旦规模大了,这些机构就根本无法承受。 这不是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

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是国家通过各种制度设计(包括吸收公众存款、银行间市场拆借、央行贷款等)来保证的,技术只是辅助手段。 银行不是一个简单的纯粹的商业机构。 它是国家的金融基础设施,也是国家宏观调控最重要的机构之一。

就信用风险而言,无论是哪种信用业务,包括供应链金融,都与经济质量密切相关。 经济好的时候,企业可以获得订单和利润,更容易在金融市场获得资金。 如果经济不好,如果结合国家去杠杆、产能过剩、环保等政策,金融机构就会收缩贷款,企业很容易破产,更不用说外部融资了。 这些金融机构很容易就损失掉之前赚到的钱。 失去一切。 像安邦保险、包商银行、锦州银行这样的企业,国家不可能出面救助。

过去有那么多的民间借贷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私募债权公司、理财公司。 可以说,95%以上的人近年来破产、逃亡、入狱。 失败的核心因素是完全遵循银行的业务模式,通过自行承担风险来放大杠杆。 近几年上市的供应链公司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供应链公司通过贸易或代理借贷等方式为企业垫付资金。 由于贸易和金融混杂,无法进行资产隔离,所以供应链企业只能依靠自身的信用杠杆从金融融资给企业,国家去杠杆,银行在抽贷时都会遇到流动性风险。 供应链上市公司现在正在寻找各类国有企业对其母公司进行投资,或者与当地国有企业建立供应链子公司,以获得国有企业的财务资源。 将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分摊到各个国有企业。 虽然这种模式比以前更好,但它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有一天监管来了,我们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供应链企业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必须思考如何转型。

核心企业保理公司能否自担风险开展杠杆业务? 毕竟这个业务最终还是由核心企业自己来承担。 确实,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无论怎么处理,无论出现什么问题,最终都是由核心企业来承担。 但从金融监管的角度来看,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属于商业信用,不属于刚性兑付。 供应商也与核心企业有长期合作关系,均为法人实体。 即使拖欠,也不会造成社会问题。 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相当于将商业信用的非刚性支付转变为金融信用的刚性支付。 核心企业将风险转移给其下属保理公司,保理公司通过银行或资产证券将这些资产打包。 如果核心企业出现问题,到期未能还款,保理公司就成为第一还款人。

保理公司是地方金融机构,受地方金融局管理。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监管办法。 如果保理公司出现问题,必然会涉及银保监会和地方金融局。 金融监管部门将保理公司视为独立实体,不将其与核心企业混为一谈。 金融监管部门严格管理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已成为必然。 金融监管部门对于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的态度一直是允许核心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而不是设立保理公司自己做。 银保监会205号文件对商业保理公司的相关集中度进行了规定,也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不能完全采用蚂蚁小贷的模式。

04

供应链金融给非银行机构带来大量发展机遇

在供应链金融中,供应链金融公司主要在供应链和金融机构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金融机构的产品通过这座桥梁,保证供应链不中断,优化供应链的作用,从而实现供应链的升级。 企业与金融机构互惠互利的目标。 那么为什么供应链企业和金融机构愿意通过这座桥梁进行交易,让供应链金融公司持续盈利呢? 这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特点有关。

供应链金融与传统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机构业务有很大不同。 普通信贷业务的交易结构比较简单,只有借款人和贷款人,最多有一个担保人。 供应链金融则不同。 除了借款人和贷款人之外,供应链金融还有很大不同。 以及平台服务商、物流商、技术服务商、增信机构、征信机构等机构参与。 从表面上看,这些机构的参与增加了融资成本,但实际上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 ,防范风险。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逻辑是,利用不同主体、不同产品,为企业采购、生产、分销、物流等端到端运营所产生的需求和还款来源提供融资,否则都是一样的。就像传统银行的贸易融资一样。 没有什么区别了。 传统金融中介不敢让融资公司与金融机构接触,因为害怕一旦接触双方就会抛弃自己。 因此,在信息相对对称的环境下,金融中介业务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困难。 。 供应链金融公司并不害怕融资公司与金融机构接触,因为如果没有供应链金融公司的深度参与,金融机构不仅风险高、成本高,而且效率低。

中国的供应链金融(传统贸易金融)最早是由银行起步的,要么是库存质押,要么是应收账款质押,要么是保理融资。 但因为库存融资,需要能够清楚地看到、管理和销售库存,这样才能控制这项业务风险。 银行是专门从事金融业务、不经营实体的机构,银行是综合性金融机构。 它并不专门从事这些业务。 另外,前几年经济形势较好,银行的高绩效要求面临机会成本。 当时技术工具还不成熟,导致存货融资出现重复融资、交叉重叠的情况。 应收账款融资又如何? 由于核心企业只是起到协调作用,并没有直接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没有调动核心企业的积极性,因此应收账款融资很难得到核心企业的大力支持。 追债融资的风险可想而知。

由于银行的专业性和供应链金融的复杂性,供应链金融需要众多非银行机构的介入和参与。 只有银行或其他金融主体才能高效、安全地为供应链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因此,供应链金融为非银行机构提供了大量的发展机会。

05

供应链金融企业经营应以金融服务为主、金融为辅

经过我们对供应链金融公司的风险承担能力的评估以及对非银行机构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供应链金融公司要想长期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必须采取无风险的方法。 金融服务路径。 那么主要提供哪些服务呢? 主要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防范风险、增加信任等功能来匹配资产和资金。 最好的供应链金融公司构建供应链场景,比如核心企业场景,或者通过代理采购、代理分销、虚拟生产、物流等方式介入企业供应链场景。

这样的场景不仅受到供应链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欢迎,对于供应链金融企业来说也具有最大的价值。 还可以继续赚钱。 企业和金融机构想摆脱也摆脱不了。 防止被甩是最有价值的金融中介。 需要思考的问题。 还可以利用技术工具整合现有的供应链场景,连接各金融机构的不同产品。 虽然这种场景的粘性不如上述两种场景,但只要科技工具能够深入供应链场景,就不容易被取代,这就增加了供应链金融公司的价值。

既然供应链金融公司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发挥如此大的作用,并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那么他们是否不需要准金融牌照呢? 当然不是! 持有金融牌照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股东可以利用自己的闲置资金进行投资,以获得更高的回报; 其次,虽然供应链金融业务在中国起步较早,但大多数金融机构也参与其中。 但正如之前所说,由于风险较多,银行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每项供应链金融业务都有不同的行业特点、不同的参与主体、多种不同的模式。 金融机构希望真正了解这些业务,并与供应链建立密切的关系。 金融公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建立信任关系。 而对于新业务来说,如果供应链金融公司自己从来没有做过,也没有投入过资金,他也不敢直接要求金融机构投资。 持有金融机构牌照,可以先开展自己的业务,验证业务模式、风险措施的有效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程度等。只有尝试验证了,金融机构才敢做。与供应链金融公司合作。

很多供应链金融公司想去资本市场,因为他们希望供应链金融公司上市。 事实上,如果供应链金融公司自担风险,依靠自身杠杆放大资金、扩大业务规模,资本市场对此类公司的估值将会很低。 只要看看现在的银行股就知道,很多银行股都已经突破了网状线。 想要在资本市场上市,就得把重点放在提供金融服务上。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资本市场投资者的青睐,实现高估值,增加股东价值。

06

结尾

供应链金融公司当然是金融公司,其他类型的金融公司的业务模式和业务类型也确实可以借鉴。 但我们不能盲目借鉴和借鉴。 大多数人所做的事情不一定是正确的或适合他们的。 比如几年前的P2P,有大型公司进入,但现在几乎都被消灭了。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深入、系统地思考,思考事物的本质。 供应链金融公司必须深入思考金融监管规律和金融中介机构的本质,金融中介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的起源、价值和作用,以及技术对金融中介机构的影响。 只有深刻认识这些,才能根据自身条件定位自己在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中的角色,不断打造自己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竞争力,让自己走得更远、更好!

股富网整理的关于马云被监管部门约谈及其蚂蚁科技的对与错及其未来发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