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股富网给大家谈谈持牌消费金融APP测评:先发优势减弱马太效应增强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21世纪资产管理研究院研究员吴爽、金程、彭凯律师团队合写

前言:

在前三期消费金融产品评测中,研究团队实测了6家互联网股东龙头消费金融机构和13家中概股消费金融机构的贷款产品利率。 本次评估期间,研究团队继续对8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APP进行实际利率测试。

此外,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数据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必要个人信息范围的规定》等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一、金融业在开展业务活动时应遵守个人信息。 信息处理遵循合法性、正当性、必要性、诚实信用和公开透明的原则,确保个人信息的处理目的明确、合理,并实行最低必要原则。 因此,针对持牌消费金融APP的评估,研究团队增加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维度,探讨持牌APP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合规性。

与小贷公司相比,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更加稳定和多元化,包括自有资金、同业拆借、银团贷款、股东存款、ABS融资、金融债券等。消费金融公司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为股东。 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其广泛的客户群和线下网点的优势,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更方便地获得资金支持。

本期评价的消费金融机构包括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即时消费金融、中行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长银58消费金融、航银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不少消费金融公司都有银行股东。 例如,招联消费金融的股东是招商银行,兴业消费金融的股东是兴业银行。

先发优势减弱,马太效应增强

2009年7月,银监会颁布实施《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采取先行机构试点后逐步放开机构的方式,在北京、天津、天津、天津等地各批准设立1家机构。上海、成都开展试点。 2010年,银监会先后批准设立中银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四川金城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四家消费金融公司。 其中捷信消费金融是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消费金融公司。

现阶段消费贷款业务的客户群基本是银行信用卡覆盖的客户群,因为无法申请信用卡的客户获得消费贷款信用的难度较大。 对于银行来说,最好的大额长期个人消费贷款仍然是抵押贷款,短期个人消费贷款增长乏力。 因此,这一时期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缓慢,行业发展方向和未来政策引导尚不明确。

中行消费金融和捷信消费金融早期的业务模式都是基于线下。 捷信消费金融早期并没有大举扩张。 2012年至2015年,其资产规模仅增长至156.35亿元,盈利能力一直没有突破,直到2016年前后开始发力。2016年,捷信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68.26亿元,利润9.31亿元。 ,同比增长2721%。 新增贷款约490亿元,同比增长150.3%。 随后几年,捷信消费金融持续快速发展,各方面实现了稳健大幅增长。

几乎与此同时,中银消费金融业务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两者依靠线下市场展开竞争。 截至2017年末,中国银行消费金融贷款余额402.91亿元; 同年,捷信消费金融贷款规模779.23亿元。

但后来,随着互联网渠道的广泛普及,线下模式的衰落变得明显。 从去年的年报数据来看,中银消费金融的净利润增速依然很快,但净利润绝对值却落后于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即时消费金融三大后起之秀。 截至发稿,捷信尚未公布全年业绩。

上述三家当前龙头企业净利润表现较好,增长强劲。 例如,招联消费金融2021年净利润30.63亿元,同比增长83.6%; 兴业消费金融2021年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65.14%; 即时消费金融去年净利润13.82亿元,同比增长94.10%。

从表中数据不难看出,消费金融行业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 领先机构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创新业务大幅获客,保持业绩快速增长。 但由于基数低、产品同质化、渠道拓展缓慢等因素,中小机构与龙头企业仍有较大差距。

中邮消费金融年化利率低于10%,捷信不再提供贷款服务。

21世纪资产管理研究院对消费金融APP真实利率进行了实测。 同等条件下,即作为自由职业者,年龄25-30岁,年收入10万元,名下无房贷、车贷,不同条件下,可申请1000元贷款贷款APP即可查看不同平台的真实利率。

总体而言,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利率维持在低于大多数小贷公司的水平,多数维持在10%至15%之间。

招联消费金融的贷款产品提供6个月和12个月两种还款时间选择。 相比之下,玛莎消费金融和中邮消费金融的还款条件分别更加多样化。 从3个月到15个月,从3个月到24个月。 期限越长,利率越低。 即时支出融资的利率在13%至16%之间; 中国邮政特快贷的利率较低,在7%至10%之间。

招联金控拥有“豪富贷”和“招联信用支付”两种贷款产品。 据APP平台介绍,“好气贷”产品体系下,还有“白领贷”、“大期贷”等个性化贷款产品; 而“信用支付”则可以在招联金融分期商城以及教育、医美、装修等领域申请淘汰场景使用。 合作伙伴包括招商银行、中国联通、光大银行、京东金融、浦发银行、美团、魅族、OPPO等。

值得注意的是,兴业消费金融面向大学毕业生的消费贷款产品“创业计划”显示,其利率定价在3.8%-11.4%,相对于其最高利率而言,也处于较低水平。 利率较低主要是由于该产品在早期风险评估阶段控制更为严格。 该产品定位为“面向在大城市工作的高学历人才(全日制大专及以上)申请的消费金融产品”,为需要贷款的人士提供就业安置、学历证书、收入证明等详细信息。 相比之下,该产品的借贷金额起点较高,可贷资金在1万元至20万元之间。

中银消费金融拥有好客贷和信易贷两款贷款产品。 好客贷是针对中国银行持卡人推出的线上消费信贷业务; 信宜贷贷款标准较高,主要针对信用良好,拥有房产/房贷/保单/公积金/社保/车贷/小微企业法人(含个体工商户)至少拥有一项高——优质客户群,信用度提升。 信宜贷的贷款流程也比较严格,要求先网上申请,再线下签约。

长银五把消费金融公司APP城市一代推出导游贷款,需要导游证才能申请。

此外,不少持牌消费贷款产品还提供免息服务。 招联消费金融通常向借款人发放5万张7天免息券,马夏金融也提供7天免息优惠。

特别的是,航银小金现在需要线下申请,经业务经理推荐后,才能在APP上贷款。 当您办理贷款时,需要提交业务经理的号码,才可以进入下一步的贷款流程。

捷信消费金融目前不提供任何贷款服务。 通过微信公众号申请贷款后,平台显示“捷信相关消费贷款产品已上架审核,敬请关注”,而APP则显示“捷信尚无合适产品”。 你的产品”。

消费者信息安全保护成监管重点

银保监会负责人此前表示,据统计,截至202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互联网贷款余额5.75万亿元,同比增长21.8% 。 其中,个人互联网贷款和企业流动资金用于生产经营的互联网贷款同比分别增长68.1%和46.3%。

在互联网贷款规模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在授信审批、贷款发放、资金监控等核心风控环节仍存在贷款主体责任履行不足、过度依赖合作机构等问题。

对此,7月15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网络贷款业务管理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 意见指出,商业银行要提高互联网贷款风险管控能力,独立有效开展身份核验、授信审批、合同签订等工作,严格履行贷款调查、风险评估、授信管理、贷款资金等主体责任。监督,严格执行财务管理部门对贷款催收的监管。 信贷、支付和反洗钱要求,防止贷款管理“空心化”。

在信息数据管理方面,商业银行应严格执行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获取完整、准确的身份验证信息、贷前调查、风险评估和贷后管理。 必要的信息数据,并采取有效措施验证其真实性,在数据使用、处理、存储等方面加强对借款人信息的保护。

此外,《通知》要求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商业银行应将消费者权益保护融入整个业务流程,向借款人如实、充分披露贷款主体、实际年利率、年化综合资金成本等信息,严禁强行捆绑、不当催收、和滥用个人信息。

六款消费金融应用未获得敏感信息单独同意,基本功能模式全部被消灭。

研究团队主要从8个方面对个人信息保护进行评估(详见表格)。 总体来看,招联消费金融合规项目最多,共7项,其次是中邮钱包和捷信金融,均为5项。 物品。

从具体条款来看,8款APP在“为非定向推送信息提供选项”、“敏感信息单独同意”、“显示双列表”、“提供基本功能模式”等方面不合规较多,尤其是“提供基本功能模式”被删除。

(航银金融登录界面)

(信信金融个性化推荐关闭界面)

(招联金融《敏感信息处理授权书》)

(城市一代《个人敏感信息授权书》)

(招联金融“双榜”)

(中国邮政钱包“双榜”)

综合以上评测结果,我们发现8款App中大部分都实现了评测内容1至6; 但大部分App尚未实现评测内容7和8。

就“双名单”而言,工信部于2021年11月启动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要求39家企业建立“双名单”。 虽然目前尚未要求所有App实施“双清单”,但结合近期各地监管动态,可以看出,实施“双清单”将成为App数据合规监管的趋势。 例如,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于2022年7月27日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移动互联网领域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的通知》今日发布,要求App应用程序数量达到5个以上单一应用市场百万下载/安装量(含快应用、小程序等新应用形态) 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双清单”。

至于基础功能模式,“不同意隐私政策不得使用”的相关问题长期被用户诟病。 目前,一些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了基本的功能模式。 用户首次运行App时不同意隐私政策后,会再次出现弹窗提供基本功能模式,用户可以自行选择。

如果用户选择使用基本功能模式,则该模式下App仅收集基本功能所需的个人信息,因此用户只能使用基本功能。 对于网络借贷类APP,包括本次评测的8款APP,考虑到风险评估、授信审批、贷后管理等核心业务需求,遵循《常见手机类型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互联网应用程序” 提供基本功能模型并仅收集本规定明确的必要信息确实存在困难。

对于网贷APP的基本功能模式,如何平衡保护个人信息、满足监管要求和为用户提供网贷服务之间的关系,还有待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出品注:本文由21世纪资产管理研究院与金城通达鹏凯法务团队共同创作,如有反馈意见,请发送邮件至zhouyy1@21jingji.com。)

股富网整理的关于持牌消费金融APP测评:先发优势减弱马太效应增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